大家知道,高頻率電磁療法,尤其是超過3X1015HZ的電磁譜線如X射線、r射線的療法對人體有副作用。所以近年來對低頻電磁療法尤其是直流電療的研究久盛不衰。在直流電治療上,對骨折的應用最突出。
有代表性的人物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貝塞德(BaSSett ),他采用鉑針負電極置于斷骨處,使斷骨加速愈合,有效率達80%。為了減輕病痛,他又設計了亥爾姆霍磁線圈法及平板電容法。但有效率76%。這種方法已成為美國先進治療設備,并有產品出售。我們研究了它的作用機理,決定從原理上加以改進。
1983年我國學者北京理工大學孫曹民教授發明了電子膜。它綜合了微電流和負電場效應,僅用一張帶有一定量負電荷的駐極體膜,緊貼在疼痛部位,即可起到微電流和負電場治療作用,替代了復雜昂貴的電氣設備。該項技術于1986年榮獲35屆布魯塞爾-尤利卡世界發明金獎,南斯拉夫博覽會國際發明獎。